您现在的位置: 福建招生考试网 > 高考 > 全国高考 > 黑龙江高考 > 文章正文
 
黑龙江省招考办:填报志愿前提醒考生十项注意
2007-6-7 9:17:36 来源:不详 【字体:小 大】

  2007年黑龙江省高考首次实行网上填报志愿,在填报志愿前,省招考办特别提醒考生要注意以下问题。

  1、要妥善保管“一证二码”。“一证”即《准考证》,它是考生上网查询高考成绩、录取结果、咨询有关问题和被录取后提取纸档案的凭证,“二码”一是《条形码》,它和《准考证》是高考后参加军队、公安、司法院校面试体检的凭证,二是《密码》,考生只有凭个人《密码》才能上网填报及补报志愿。在妥善保管好“一证二码”的同时,必须确保本人《密码》或修改后的《密码》的保密。“一证二码”如有丢失,可到当地招考办凭考生本人《准考证》和《身份证》申请补办。

  2、要密切关注“龙招港”网站。全省有关高考的所有信息,第一时间全部通过“黑龙江招生考试信息港”(www.lzk.hl.cn)即“龙招港”发布。考生可随时登陆咨询窗口咨询、提问,也可根据网站公布的全省各市(地)招考办咨询电话和咨询接待站地址,凭准考证去现场咨询。

  3、要跟踪招生工作日程表。省招考办即将公布高考后整个招生工作日程一览表,考生可根据日程表及时查询高考成绩、录取结果和有关批次的剩余计划、补报志愿通知,以及第二次填报志愿的有关信息,尤其不要错过各批次剩余计划的补报志愿时间。

  4、要必读四个资料填报志愿。一是登陆“龙招港”了解有关政策、规定、要求;二是认真阅读《招生计划》,特别是其中的“考生必读”部分,掌握院校、计划、收费、体检、语种要求等有关说明以及有关招生院校历年录取分数线等内容;三是对照《标准答案》客观地估计成绩,初步拟定几所志愿院校及志愿专业;四是登陆拟定志愿院校网站查阅招生章程,了解拟报院校、专业录取原则及总分、单科分、志愿顺序的要求,避开受限院校、专业及不宜就读专业。

  5、要审慎填报志愿。今年高考分两次填报和多次补报志愿,请考生一定要认真阅读网报程序、要求、注意事项,如已确定所报院校及专业,最好先在纸介质《考生志愿表》上演练后再按网报程序正式填报,以免由于一时疏忽填错院校代码或专业代码。兼报文史类或理工类的艺术、体育考生在填报艺术或体育类志愿后,千万不要忘记填报文史类或理工类志愿。网上志愿必须由考生本人填报,凡因他人代填代报造成的后果均由考生本人负责。

  6、要了解师范生免费教育有关政策。国务院决定从今年开始,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。今年,华东师范大学、陕西师范大学、东北师范大学、华中师范大学四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在我省“提前批”共下达师范类专业免收学费招生计划理工类93人,文史类58人。请考生认真查阅并了解师范生免费教育有关政策后,根据本人意愿并参见《招生计划》将志愿填报在“提前批”录取院校志愿表中。

  7、要上网核对录取通知书和确认表的有效性。考生在收到由招生院校填发的《录取通知书》和加盖省招考办录取专用章的录取考生信息确认表后,一定要登陆“龙招港”核对《录取通知书》和录取考生信息确认表的有效性,要以“龙招港”公布的录取结果为准,未经“龙招港”公布的录取结果无效。公布全省录取结果的媒体除“龙招港”外,还有经授权的《生活报》、《黑龙江晨报》、《新晚报》、黑龙江教育信息网(www.hlje.net)、新华网黑龙江频道(www.hlj.xinhuanet.com)、“160(16888888)电话查询台”。

  8、要不轻信许诺莫擅自入学。考生在没有获得招生院校填发的《录取通知书》和加盖省招考办录取专用章的录取考生信息确认表和没在“龙招港”核准本人已被录取的情况下,千万不要轻信任何院校、任何人的许诺擅自入学,以免上当受骗。

  9、要携带纸档案按时入学。入学前,考生要到当地(县、区)招考办凭录取通知书和准考证提取本人的纸档案,在入学报到时一并上交学校,档案切勿损坏、丢失。未经高校同意逾期不报到的考生,将被视为自行放弃入学资格,其录取信息将被删除,不予学籍和学历电子注册。因此,请考生一定要按《录取通知书》所规定的报到时间入学,如确有特殊情况须事先向高校请假并征得同意。

  10、要防止非法中介诈骗。“阳光工程”下的高校招生,政策规定、录取原则、监督检查都是公开透明的,考生录取与否都有理有据,广大考生及家长一定要相信招生录取的公平公正性,千万不要偏听偏信中介组织,不信谣传谣被诈骗分子假象迷惑,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。近日将公布高考中介七大骗术,请考生及家长以此为鉴,增强防范意识,如发现可疑情况可拨打全省各地市招考办举报电话,或报告公安机关。

  黑龙江省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

  2007年6月9日

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 
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.
  资料库
·自主招生高校名单截止2007年共59所
·2007年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招生资格的成人高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申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
·普通本科高校、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
·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独立学
·2007中国独立学院学费排行榜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10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民办大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中国民办大学学费排行榜
·中国校友会网2007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0
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
·截止2007年5月8日具有招生资格的专科/高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物资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教师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生情况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成果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学术资源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声誉排行
·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综合指标排行
·具有教授或者副教授评审权的高等学校名单
·教育部关于公布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
·留学中介服务机构名单(截至2007年3月15日
·厦门市被批准正式成立的民办高校名单
·中央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院校名单
·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
·部分外国语专业单独招生试点高校名单
·香港最佳大学排名公布 港大等位列三甲
·开设港、澳、台、侨学生高考补习班学校名
·开设港、澳、台、华侨学生预科班学校名单
·部分招收华侨、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学校
·全球MBA百强榜出炉
·2003-2007年贵州省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云南省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新疆区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甘肃省大学前3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广西自治区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江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四川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浙江省大学前7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东省大学前12名排行
·2003-2007年辽宁省大学前12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吉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陕西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江苏省大学前13名排行
·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
·2003-2007年湖南省大学前6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湖北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黑龙江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河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河北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安徽省大学前8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山西省大学前5名排行
·2003-2007年上海市大学前10名排行
·2003-2007年北京市大学前20名排行
·福建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单
·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名单
·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新鲜出炉清华大学连续
·2007中国35所研究型大学综合实力一览表
·2007中国一流大学名单隆重揭幕
·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医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文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农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历史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理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经济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教育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管理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工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法学A等学校
·2007中国大学哲学本科A++级专业学校名单